close

(內文皆有雷)

(本篇所提及之「今晚」是9/12,也是用手機發文的當晚。但只發到邦邦,沒有發在部落格。)

(但我不太了解邦邦是什麼功能,倒是想說「怎麼沒有貼到部落格啊?」,所以就重貼過來在這兒了XD)

 

睽違不知多少年,我終於在今年6月,將我的手機換成智慧型手機了。

凡事總有第一次,來試試用手機發文,輕鬆閒聊一下《與神同行2》。

 

 

這部十分賣座的片子,第一集烏龜自己當然是沒錯過,可是第二集,就不好說了,我聽到的消息都是負評大過好評。

我自己對第二集的想法,簡單說是:非常深刻的故事,而說的方式,實在不出色。

整部片的主線劇情很薄弱,感覺所有的包裝都是為了帶出三位使者前世的交織。

江林使者與阿兵哥在地獄前進的橋段,讓人感到不自在地拖戲。

阿兵哥明明是一個熱心助人的熱血男孩,但是到了第二集,莫名地一路一直酸江林使者,整個說話的方式變得像名屁孩,不禁讓我黑人問號。

 

 

不過,論故事,我是更喜歡三位使者的故事,勝過第一集兒子對母親懺悔,而母親早已原諒。

不是第一集的故事不感人,我哭得很慘,對於一名多年對母親帶著虧欠、罪惡的小孩,終至死去後,才藉由地府的審判得到真相,其實母親自始至終接受孩子的決定,即使那個決定是取她性命。

只是,對我來說,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名母親是「真實的」。

也可能我對於這樣的一名母親並無法全然地讚揚「偉大」,倒是有點警鈴作響,覺得編劇會不會還在套用「偉大的母親」這樣單一化的劇本。

如果按小說人物分類的講法,《與神同行1》中的母親,實在太不像一個圓形人物,有七情六慾善惡交戰,她是一個全然「好」的樣版,快要變成標準答案了。

好啦。我這心情真實,或許卻也有些掃興了,畢竟,任何人如果能夠原諒另一人的過錯,本身都是件美好的事,而能夠承認錯誤並有勇氣尋求原諒,就已十足令人感動。

 

能夠承認錯誤並有勇氣尋求原諒,用文字寫,煞是容易,真正做到,多麼不易。

願意認錯這一步,也許有些人這一生都為未必踏上。不是為了選票認錯,也不是為了博取好感,而是真心感到因自己曾經錯誤,帶給他人傷害。

 

 

今晚看公視《有話好說》,看到一個應是各大頭版的消息:

轉型正義委員會副主委張天欽非正式會議的談話被公開,內容偏離轉型正義工作價值本身,

言談間的主軸是關於如何以故事包裝出一個形象,連結為轉型正義要打擊的對象。

最被抨擊之處,自然是當中委員竟以轉型正義之名,行選戰策略之實。

 

 

「轉型正義」本身就是在談真相,目的是究責,過程卻是理解。

某一方需要理解自己的行為帶來了什麼傷害,願意看到自己確實犯了錯。即使這個錯,很有可能是「無心的」。但是,還是需要認錯。

而另一方則看能否從理解與得到認錯的過程中,獲得平復。

 

 

小孩子不懂事,別計較了。

在《與神同行1》裡,看來這說詞就從不存在,男主角還是因為年幼要悶死母親的事,受到了殺人地獄與人倫地獄的審判。

雖然我們都能從男主角的身世與家庭,明白他當中的良善與苦衷,可是不代表無需面對這件事,每一層地獄都嚴格地檢視一個人的作為。

如果男主角兒提時的錯都必須通過審判了,更何況已經有自主行為能力的成人?其中是過錯,亦可能是誤解,唯一不變者,是當得面對。

(所以地獄審判也需要提告方跟辯護方,我們也不希望冤獄。)

也許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有一個《與神同行》,且看主角換成誰來當吧!他/她能通過審判嗎?
(是不是很多話無誠信的人都要拔舌了?!)

待被轉型正義探討的事件人物,有可能終須面對自己的錯,而以轉型正義之名行選舉操作之實者,此刻已需要認錯。

 

回到正題吧!我喜歡第二集關於使者三人前世關係的故事,更勝第一集的原因,在於這是一個情感更複雜的故事。

這裡頭有手足的嫉妒競爭,有殺親之人卻也是救命恩人的糾結。今世的李德春知道解怨脈是殺親兇手後,不願意跟他講話。

然而,前世的李德春,最後回來營救白狼。

我不知道這樣是否算是一種原諒,如果你願意冒生命危險回來救殺掉自己父母與族人的人。

而白狼呢?他已在前世就向李德春認錯了,向她道歉,向她承認自己就是殺死父母的人。

他大可不必這麼做,他可以隱瞞,維持他在德春心中英雄的形象。可是,他選擇向德春坦白了。

 

因為,那就是真相。也唯有真相才能還給關係自由。如果那是一份真正而真誠的關係。

 

 

而前世作為哥哥的江林,始終沒有認過這個弟弟,也因為一時的權力慾望,害死了父親。

但是,如同第一集的母親一般,父親其實已知悉這一刻,當他與閻王飄在半空中,目睹兒子回頭尋找自己時的懊悔。我原設想父親會對兒子失望,沒想到,父親是反身自省。是什麼讓兒子在這個關頭決定遺棄他?

原來,多年來他做了自認為對的、好的安排,但卻一直忽略自己親生兒子的感受。

就是這一幕,還讓我想去看第三集。

修改文章前,我原先寫的是:

因為我期待,看到一名父親/上位者如何向孩子/下位者認錯。

在一個階級相對明顯的人際社會裡,這件事比孩子向父母認錯,或許要說,更值得也難得。

當然,也可能是因為在我的成長背景裡,我自己期待父親的道歉。

我也期待看到江林使者在第三集中,能夠認錯並有勇氣尋求弟弟,也就是解怨脈的原諒。在第二集中,他還沒有做這件事呢。

不過,現在,我重新體會了一下。我想,「認錯」並不是我最期待的那個場景。我期待看到的,應該是兩者如何經歷那場對話的過程吧。

 

那會是一場怎樣的父子對話呢?

又,會是怎樣的一場認錯與原諒?

我很好奇。第三集見吧!

 

 

 

 

至於電影之外的認錯與原諒呢?
不知道,但我希望我們的社會往那個方向走去。如同閻羅大王在片頭的引言,能夠獲得至親者的原諒,無罪。

(本來真的只是單純想試用手機發文,閒聊與神同行的,竟然默默地就搭上了今天的新聞……

不過,也許這大大顯現,這個主題,其實是所有活著的現世之人,無法迴避的人生命題吧。

關於認錯與尋求原諒,以及是否能被原諒)

arrow
arrow

    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