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也不忘問我自己:這篇文章要寫給誰看?定位在哪裡?這不僅是在回應部落格的生涯議題(擬人法),也在回應我個人的生涯議題。」

 

今年七月,我開始有了經營部落格的打算,經過一番計畫,八月開始寫文章。

不過,我目前主要的po文場所與少數固定的讀者,其實仍都在臉書上(說是固定讀者,其實也就是臉書上親朋好友,所謂的"同溫層"啊)

那時秉持著:寫部落格就跟經營直銷一樣啊!想要做出一番成果且能持久,怎能僅靠親友捧場呢?!

我的內心,實實在在是住了一隻,很不想要行銷、認為行銷彷彿是世間萬惡的那隻烏龜小朋友啊,
完全無法說出以下的話:
「哈囉,各位好朋友們,我的部落格開張囉,有機會歡迎大家幫忙按讚、分享」

啊!一說出這句話,我感到自己內心,馬上就有一隻,覺得自己還不夠好、還敢大言不慚要人家來按讚的批判式烏龜大人就要講話了,說:

「叫人家按讚?!啊你是寫得有多讚,人家要按你讚啊。」
「寫部落格就跟經營直銷一樣啊!想要做出一番成果且能持久,怎能僅靠親友捧場呢?!」
(ㄟ?好耳熟喔,這不就是我自己剛剛說的話嗎?)

而且,烏龜小朋友內心也暗暗覺得,蛤......都還沒貼就有一堆聲音了,貼上去,真的叫親友來看了,親友一定真的就會一直出意見阿,
說我哪裡寫得不夠好啊,而且一定也會有人叫我字數要降低,現代人沒人喜歡看落落長的文章,但那樣就不是小朋友一開始最想做的啦!

所以,大概是基於內心的烏龜們還沒有辦法整合,但是,我自知,我個人是最疼愛天真無邪善良,一心想用自己的方式做善事、為社會付出的那隻烏龜小朋友,
我絲毫不願意扼殺她的創意與奇想,所以我們就先按小朋友的方式做了。


而就在大家終於不急著七嘴八舌出意見給小朋友,小朋友能為自己決定時,小朋友自己就來反省了。

她也會想:如果不行銷、宣傳,都靠著"機緣"讓別人自發性地"發現"自己的文章,這樣苦行僧的方式,是要寫到第幾千篇文章,才會有人來讀啊?何時才能讓本部落格一google就出現在第一頁哩?
只是把自己內心的運思,一股腦兒地寫完,雖然有潤筆,也會注意文章的主題是否太不明確、太隨筆,可是,是否還是太"自我中心"、"自爽"地在寫文章?誰要一次看五千字的文章啊?

就像,我最愛的勸世美少女,雖然其創作風格特別,卻也表達過,她覺得,她仍會檢視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回應社會,如果只是自己抒發情緒還要別人聽,很像要別人吃自己的大便。因為要人吃自己大便一語,實在太有畫面,太有個性,我也將此謹記在心,接著不斷共鳴。(既然有大便,就別說不斷咀嚼好了)

因此,這一兩個月來,部落格開張後,也算是試營運期。整個過程,包括,部落格描述、部落格名稱,都是邊寫、邊調整。
而我也謹記一些人給我的意見,不管這些人是留下著作讓後輩我讀到的作古死人,還是我身邊與我真實接觸的活生生的人,我都從閱讀、與人討論、去造訪別人的部落格中,不斷調整。
我也不忘問我自己:這篇文章要寫給誰看?定位在哪裡?
這不僅是在回應部落格的生涯議題(擬人法),也在回應我個人的生涯議題。

當把這個部落格放在這麼多的部落格中,這個部落格的定位是什麼?(生活綜合?政論人文?還是,散文筆記??)
我那時思索思索後,覺得最適合的名稱應該要叫作「人生道理」XD 可惜,痞客邦沒這個分類呀。
(難不成,真要放在,超自然宗教了嗎?)

而我自己,作為一個七年級生,也將是下一代社會的知識分子了。在這麼多的領域之中,我究竟會為何事而發聲?我會做些什麼?

我會成為怎樣的知識份子、社會的中堅份子?或,我期許自己成為怎樣的知識份子、中堅份子?那一條路是我想走的?既是適才,也是適性的?

撇開為了方便讀者搜尋而必須暫以歸類的部落格分類命名,名字是虛的,虛名。
而部落格本身的內涵,才是實的。實質。

所以,回應實質面,這一陣子我也發現,我的臉書之所以有固定的人喜歡閱讀,是因為我本身的自我揭露度很高。
我把自己投身於自己的生命經驗,去驗證我所學到的諮商理論,完全不逃避,包含,我一度受傷無力到想離婚,我對父母的怨,我想殺人,我精神外遇。

而我的諮商啟蒙老師,也告訴我們,擁抱小我,卻不必成為小我。我的內心有許多情緒,想搞外遇、想殺人的我,都是我激烈情緒的一部份。
可是,我不必成為我的情緒,而是去擁抱它、聽懂它。

當我能走到對自己有多開放、多誠實,我的當事人在我面前,就可能可以多開放、多誠實。

說完全不逃避,當然是,也有想逃的時候啊!
我在屍速列車裡表達過,我不是聖人,只是普通人。
但允許自己、接納自己,暫時不想碰觸,就是想逃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當自己能接納自己後,想逃的自己休息夠了,自然也不再抗拒回來檢視自己。
而這段休息的時間需要多久,完全看每個不同的個體,完全,沒有標準答案。

回到正題,我想說的是,重新想想我的定位,藉由寫電影中的角色去找到心理諮商與人的共鳴,是不是太迂迴了?
整個文章的可讀性,其實完全是遜色於我在臉書上揭露我自己的「真情指數」。

針對一件事,分析、評論,這方面的能力,我有,但,卻非捨我其誰、莫我敢承。
在輔大心理系事件後,放眼當前作家,人渣文本小周、呂秋遠、苗博雅等人,早已自成一家之言,有一定的讀者群。
甚至,那天我讀到一篇文章,發現我想說的跟該文作者,是一樣的事,但是,其文比我運思著想寫的,還更完整、更透徹!

甘拜下風。

看到一個人已做得比自己好,就當場丟下X,去做Y了。印象中,是不是有這樣的歷史故事啊?
那日,我完全有這樣的情緒,既是高興,也是失落。
高興的是,也有人和我的理想一樣,不是用全然理性批判的方式,去回應一個人犯的錯,而是能先去理解;
失落的是,我的位置已經有人站得比我前面了。我既不是唯一也並非最好的,這下,我要再動身去找我的定位。
就像失落的一角再會大圓滿那樣。

於是,我想了想,真的,我寫的那篇緣起,說的是對的。
我根本不可能只寫電影,甚至,寫電影並非我的擅長;一直以來,我都是在書寫我自己,卻又同時希望我自己與社會是連結的。

所以,關於這些思索的歷程,那些該被分到「心情日記」的文章,從今天起,也可以不必只留在臉書上了。
有時,最精彩的文章,就是心情日記而已。

(就像,周芬伶在《創作課》一書中說的,整本書都是得獎的文章,這種作品,誰想看啊?!哈哈,這下,我懂了。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勸世美少女 周芬伶 生涯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