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晚洗澡,門被打開,策哥叫著我問:這是不是你之前在說的那位女作家?剛剛網路上說她過世了。
我拿著蓮蓬頭,一陣發涼。到底是在說真的還是假的,為什麼很像鬼故事。
現在回想,當下的那刻我完全體驗到了突發事件所帶來的情緒混亂,很多很多層。
今晚前的我都只能以"五味雜陳"形容我的感受,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好好地看看這些情緒的發生。
最初那情緒甚至說不上震驚,而是皺著眉的混亂與困惑。是混亂。混亂根本不知道哪種情緒。
接著竟然跑了害怕,害怕知道這名自己在意的人、欣賞的人、喜歡的人、才剛想要來好好認識的人,過世的原因太過傷悲,而自己承受不住。
最後才是難過。浴室鏡子前的我,不禁想:近來很少有一則時事會讓我立即有這麼明顯的難過。我是不是太過入戲?
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好的。關於本題辯論的終章。我就第二篇的反對立場,再度挑戰。這篇或許也算是我個人當前的立場了。
我認同一名「終極理想的」、「完美的」的照顧者/父母,其性別外觀特質等等,是值得被考慮進去的。但我會想挑戰的是,這樣的條件是好的照顧者的必要條件嗎?
所謂的必要條件,即是”無之必不成立”;沒有這個條件,就不會成為好的照顧者。
我們先暫時假定「終極理想的」、「完美的」父母是一對異性戀,母需在生理上是女性,扮演生育、撫育的角色,在氣質與外觀上也都是一名女性;父則在生理上是男性,扮演強壯、撐起家庭的角色,在氣質與外觀上也是一名男性。至此,我假定這是必要條件。
但反對方也認同,要成為一對好的照顧者,就會繼續擴充充分條件,不僅止於如此。
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經過了一晚後,我今天就來跟我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辯論一下。
我上一篇的論點,基本上是站在支持同志平權婚姻的立場,但這篇,我試著站在反對同志婚姻的立場來論述。
(但論述完後,還是可以再有part3再挑戰我自己的論述。最後我會說我看到,為什麼反對同志婚姻者在這場論戰中,一直沒有辦法贏得論述優勢的一個關鍵的原因。事實上這個原因已經散落呈現在其他支持者的表態中,只是不是以論述的方式被提出來罷了。我自己爬一些文章底下留言的感覺,在這個議題中,論述的人畢竟是少數(能論述的人大概都開粉絲專頁了,互相攻擊相對地多(底下的留言就留給"粉絲"互相攻擊)。如果要說,誰的攻擊性比較強,我個人爬文的感覺是,支持同婚的人在網路上的攻擊性是比較強的。或許這也是反對同婚者感到己方被霸凌的原因。)
父有陰莖而母有陰道對孩子就是好的。
→這個論證應該很好推翻。我相信大多數的人會認為這個論述不成立。
父有陰莖而母有陰道,顯然不是充分條件。
沒錯,上一篇中原po提到這個論述。父有陰莖而母有陰道的確聽起來不是構成好的照顧者的充分條件,一定還要加上很多其他條件,例如年齡必須有所限制。一對三歲的男孩兒跟四歲的女娃兒,前者有陰莖,後者有陰道,但是他們不會構成好的父母的條件,一來是根本還沒有生育能力,二來是心智成熟度。
但是,邏輯上,這句話反過來即是:若對孩子不好,則父必沒有陰莖,母必沒有陰道。父有陰莖母有陰道,雖不是充分條件,反來看時,卻是必要條件。
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這週剛好是本校的性別平等週,這兩日播放了《愛回來》與《彩虹保衛隊》兩部片,也帶了映後討論。
其中,《愛回來》這部片特別和近日的同志婚姻議題相關。真人真事改編,講述的是1979年美國加州一對男同志要收養一名唐氏兒的故事。當然,過程中他們遇盡挫折與阻礙,並沒有獲得監護(扶養)權。這個故事頗催淚,情節坦白說是罕見的,但仍舊凸顯了一個直指核心的問題:
孩子的照顧者,或,「一對父母」的必要條件是什麼?
影片中,公正的法官在判決書上表示:
顯然唐納特羅(男主角一)和佛萊格先生(男主角二)對馬可(唐氏兒)的人生有強大有力的影響,他們做出許多犧牲,也確保馬可的一切需求恰當達成。然而,我無法忽視這個案件的其他事實。唐納特羅和佛萊格先生顯然關愛這個孩子,但法庭認定他們有時會使他蒙受不當的情況,還有他們公開的同志生活方式,會讓這孩子視為正常,可能會導致困惑、性向(混淆)……
法官的判決顯示她看到這對父親對孩子的愛、關懷、提供孩子安全舒適的家,但她也同時認為性別與性傾向在照顧者角色上的「不正常」,將使其無法成為夠格的照顧者/父母。
然而,故事的狀況是,這名孩子的親生母親是失功能的,她吸毒,當她與她的砲友做愛時,她把孩子放在走廊上。她的鄰居是男主角一,他動了惻隱之心,在母親因吸毒被逮捕入獄時,爭取到照顧孩子的角色,避免孩子被送去中途之家,在那裡一名唐氏兒只會更被忽略。
一個失功能的吸毒母親,與一對能妥善照顧也有愛的「父親」,最後法院認定前者能擁有孩子的監護權。
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今天一早,我去住家附近的麥當勞吃早餐,點了鮮蔬滿福堡與熱巧克力;順便寫寫明信片,填一填統一發票的中獎資料。我不愛麥當勞,只是剛好郵局在它旁邊。
環顧四週座位,不少年輕人的面孔;週一早上可以悠閒坐在麥當勞吃早餐的,想必都不是上班族吧,有些看來是學生,一副要準備考研究所的樣子,桌上放著一疊資料,猛畫重點。有的則是趴著滑手機。
有位阿姨穿得很華麗,剛剛在我後面點餐。她原先想點魚排,店員說沒有魚排。現在我看到了,她坐在我面前窗邊的位置,吃的是大拼盤。
座位上很多人都是獨自一人。
在這個時代,只要看到獨自一人的人,通常,我們都會很大地懷疑,"它"應該是機器人。
其實一開始,我也以為阿姨是機器人,因為我看過某種型號的機器人,其外型跟聞起來的氣味,跟她都十足相像。拜她豐盛的大拼盤還有油滋滋的炒蛋之賜,我才確定她不是機器人。她吃得很滿足。機器人基本上是不進食的。
我左斜前方的男士,反而可能是機器人,因為他沒在吃東西,也看不出有點任何餐點的跡象。
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「而面對寵物,甚至是孩子,「擔起責任,努力去找,最好的解方」,心理諮商也可以是解方之一。同樣地,它會透過幫你釐清自己的情緒,不管是擔心、自責、羞愧,讓你重新有勇氣為自己作出新的決定。」
我支持「零棄養」,但,以一個心理諮商人的觀點,我們不會直接跳進去指責、批判棄養的人,而是去問:發生什麼了?
論起來,為什麼想養寵物?是想要跟一個生命親近?還是是因為不想養小孩,但是內在仍有「想要撫育」的需求,所以才養寵物?
而既然養了,為何選擇棄養呢?每個棄養的背後,都代表一個扶養人不能處理的困境。
可能是,心理上累了,膩了,或是,財務面上的無法負擔,而棄養,也可能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,說殺掉牠也下不了手,只好,將之放棄。情緒上,其實是糾結的。
有人說,我喜歡小孩,所以就生養小孩;同理,有人說我喜歡狗狗、貓貓、龜龜....,所以就養了寵物。也很像,因覺得愛一個人,所以就跟對方結了婚。
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今天,腦中,迴盪著一個傷心的故事。是關於一段師生關係,徒弟與師父。
故事內容很簡單,並不複雜。這個故事,一定有其他版本,但因為這是我自己目前相信的,所以,我就說了這個了。
有一對師徒。徒弟很愛師父,師父也很看重徒弟,他們彼此之間,都有深厚的感情。他們有著,我們在教育場域裡常談的、教育研究所論文關鍵字常出現的,非常深刻的,「師生關係」。
有一天,徒弟出事了。他們第一時間,想到的就是師父,師父人雖還沒回山,他們願意等著,因為,他們很信任師父,或許也相信師父是這山內最足以幫助他們的人。
師父回來了,徒弟帶著滿心期待去見師父,希望師父可以幫幫他們。但沒想到,師父與徒弟對談中,徒弟感到訝異、受傷、不解,他們甚至很懷疑,是不是聽錯師父的意思了,因為師父的意思,好像是,他們所說的事,並不完全值得被相信,師父心中,好像有一套自己對這件事的見解。
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