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Work,中文譯「轉念作業」,正好是我的研究主題。但就其原文,最純粹的意思,就是直接譯作「功課」。
講起功課這兩個字,腦中就浮出受訪者的聲音,也是我的訪談文本:你知道你有功課要做了。你願意去做嗎?不做也可以的。但做了,你可以有很多的收穫。
The Work這個工具,我自己認為特別主打處理「憤怒、生氣」的情緒。它有一個作業單,叫作Judge Your Neighbor Worksheet,批評鄰人作業單。
裡頭有六道問題,舉其中幾題例如:我對對方很______(填入情緒)因為對方______(做了什麼事)。我要對方_____(做或不做什麼)我才會高興。對方應該/不應該_______。我認為對方就是個_______的人。
然後,作法是針對這六道題,挑選自己最有感受的一道,開始自問四個問句,並做反向思考。詳情可點入此網頁。
四月的某個周末,我在其中一位受訪者家中,經由對方的帶領,讓我走了、體驗了一遍The Work的歷程。雖然我之前自己練習時稍體驗過,但那日在對方的協助、引導下,我確實更加體會到了受訪者口中這個轉念作業的「威力」。那天我做功課的對象是我的愛師。我既喜歡他,敬仰他的厲害,但又極度排斥與他互動中被引發的受控感。
六道題的最後一題是:我再也不要和對方經歷_______。我寫下,我再也不要聽到他告訴我該怎麼做比較好。然後,做反向思考,則是將句子改成:我期待再度聽到他告訴我怎麼做比較好。
把這個句子唸出來後,我眼淚就掉下來。我感受到自己其實是非常渴望靠近他的,但因為我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對他想告訴我怎樣做才好、才對的面向,所以氣他,有時也變得想刻意躲避他。
帶領我做功課的人依照The Work的步驟,請我舉出三個例子支持「我期待再度聽到他告訴我怎麼做比較好。」的念頭。
我說,因為當他這麼做,而我沒有迴避他時,我才能真正跟他靠近;當我迴避他時,我覺得離他好遠。
那天過後,我終於才算開始真正認真地操作The Work。用在我有情緒的對象上。當前看來就是親密關係中的相關人。
因為那天的操作,真的讓我體驗到,我越是生氣的對象,其實對我是越重要的人。
那天過後不久,我就買了一本筆記本,還找了隻叫作幹幹貓的角色,開始寫我特製的批評鄰人作業單:幹幹貓筆記本。
幹幹貓筆記本的用意,並不是只是發洩情緒。雖然六道題的功能是可以讓人發洩情緒沒錯,書中也說了,當寫六道題時,就不要防衛、偽裝,要寫的是不加思索、脫口而出,像小孩子一般的話,而不要寫什麼"是我太要求了"這樣的話。不過,The Work的重點其實還是回到做後面的反向思考。
我想,這就是為什麼,我這麼努力回來處理自己的生氣。因為,我想真正地靠近,不迴避、躲避,去愛一個人,並且在任何決定中,都不再是出於生氣,或恐懼。
而我希望對方能夠看見,這是我當前能夠愛他的方式,即使可能不是符合對方需求的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