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內文皆有劇透)

「復仇是甜蜜的,但容易變質。觀影後請勿洩漏凱西的計畫。」

 

影片介紹的引文,很吸引我。

顯然凱西的復仇計畫走鐘了?

不然為何在這裡埋下「變質」的伏筆?

 

 

看完這部片,我突然對「復仇」揚起了興趣。

復仇的本質是什麼呢?

或說,人為什麼要復仇?

 

 

  • 人為什麼要復仇?

《花漾女子》說了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。

 

 

人們以為復仇通常是起因於傷痛。

 

 

其實這麼說也沒錯。因為當我開始撰寫這篇文章時,我突然發現生活中,任何關於復仇的故事,竟然這般信手拈來、隨手可得。不管是要《即刻救援》,還是見證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,還是古老的以牙還牙、以眼還眼,乃至爆料公社、靠北OO,渴望說出來,寫上去,給予一顆星的評價,當中誰不是在復仇?或誰能全盤否認,當自己在做這些事情時,不是帶著復仇的色彩?

 

 

不要說別人,就說我自己,我今天就幻想要復仇了。

 

 

今天,我上工開在國道X號上,時間約莫10:13,行經OOOO路段,有一台X(某英文字母)OO(某兩位數)公車,不知為何狂飆並三番兩次變換車道。它完全沒有保持安全距離,若我不想和它撞上,只能減速讓它過去,但是如果我不減速,它絕對會在變換過來時擦撞到我。畢竟它車身長。

 

 

我對它「以大欺小」非常生氣。當我很確定我是對的,卻被迫要讓步時,我就會嚥不下這口氣。我看著它(不知為何)倒著掛的駕駛姓名牌,記下它的車牌,以及「案發」的地點、時間,決定要去該客運公司,網路客訴。

 

 

這就是復仇的本質。

 

 

如果對方讓我這麼不好受,那它的醜陋、不正義,一定不能只有我知道。如果也有人知道它有多壞、多不應該,那麼,我被這麼欺負、「被」這麼生氣,也就勉強算是「扯平了」。

 

 

是不是對方一定要不好過,才算是復仇呢?對我來說,不一定。

有時,我似乎更在意自己好過就好。

只要有人也一起見證對方「這麼壞」,好像就可以,扯平了。

 

  • 真的這樣就可以扯平嗎?

 

「凱西,你應該放下了,向前看吧。」

復仇能不能幫助我們停止傷痛呢?如果可以,那麼這個行動是否就有了療傷的意義?同時它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?但也許很值得?我相信在電影中,凱西一定覺得值得。她最後也是堅定地這麼做。

 

 

凱西在「正式復仇」前的行動,並不是變成像心理變態這樣,開始殺掉每個撿屍的男性。(雖然一度觀眾會以為是如此)

 

 

對我來說,她更像在教訓他們,以一種像是心理實驗般的強大衝擊。在她的精心設計中,罪人們需要「直視」他們無法逃脫的「罪行」。那種程度,竟帶著某種難以言喻的神聖性。

 

 

真令人難以想像,凱西可以在她的筆記本上,教訓過這麼多人,而她還能全身而退。當發現凱西根本沒喝醉,根本清醒得很,那瞬間帶給撿屍男性的驚嚇,甚或就像是眼前那名「很好到手、隨便、好上」的妓女,瞬間變成你家老母,她正眼睜睜看著你,看著你正做著什麼好事。女人和母親不一樣。妓女跟聖母不一樣。差別在,當站在母親、聖母面前,多數人很難逃避自己的羞恥感。

 

(大多數學生都不喜歡老師把在學校惹出的事情,讓家長知道。這裡頭,或許有相通的心理機制?)

 

 

凱西一直想要的是傷害者「認罪」,而旁觀者「承認」其罪行,可是,在凱西的最初行動中,終究不可得,大家是在受威脅之下,才不得不面對。那不是心甘情願的。凱西想要的,是真心地認錯,真心地意識到,自己/別人帶給另一個人傷害。其實這件事,在很多方面來說都不容易。

 

 

知恥近乎勇,真正要道歉,那是要有很大的勇氣的。

 

 

整部片裡,凱西並沒有得到她想要的。在「正式復仇」計畫中,她與當初事件的相關人等約定見面,問問她們,如今是怎麼看、怎麼想這件事的。遺憾的是,沒有人承認傷害「的確存在」,她們說的是,誰喝得爛醉遲早都會發生這樣的事、那時沒有證據不能僅憑單方說詞,等等。

 

 

 

這些回答是如此令凱西失望,唯有透過「同樣的事發生在她們自己身上,她們才能感同身受」,因此凱西——不知道該說是懲罰了她們,還是教訓了她們,還是折磨了她們——對她們復了仇。

 

 

這一刻,對凱西而言,不再只是傷害被見證就能扯平的,復仇真的展開了:

既然在思考上你這麼不能理解這樣的經驗,那我就以經驗等同地讓你經驗,也讓你理解吧!

但話說回來,這些精心的布局,是復仇嗎?或更像是一場場的佈道?

佈道一直都不是為了讓你痛苦,是要讓你理解、接受某個你原先並不接受的價值。

又是否是這種"你一定要接受"的佈道,太過壓迫,使得它突然又失去了正當性,而變成"只是"復仇?

但它又不是原始、血淋淋的那種復仇。

  • 最原始的復仇,或許來自創傷與絕望

 

什麼是我想的「最原始的復仇」呢?就是新版的《我唾棄你的墳墓》或《殺人不分左右》式的復仇。

 

 

這兩部片也都與性侵、虐待相關,裡頭那些壞人,都壞得非常原始,幾近沒有憐憫之心與罪惡感,(B級血片的人物設定都像是心理變態),變態到所有的人、觀眾,最後都不免認同主角與傷心的父母,以同樣變態的方式,把這些「人渣」折磨至死。作為觀影人,我可以區分,現實中的我可能做不到這樣復仇,但進入情節時,情感上我實在無法否認,對待這種人,以牙還牙實在毫無違和感。

 

難過的是,我不免想到似乎這就是創傷的樣貌,那就是,你本來並不是一個這樣血腥扭曲的人,但當有人先這麼對待你時,最後你也不再感到罪惡或掙扎,你也變得如此血腥扭曲地對待對方。

 

 

「復仇是甜蜜的,但容易變質。」

 

 

其實復仇從不甜蜜。打從決心復仇起,事情就已變質,人事就已非。復仇不甜蜜,但不復仇更痛苦。

 

 

  • 已經發生的事永遠無法被fix

 

 

我同情凱西,我也覺得多數的觀眾會同情她。我說的同情,不是「可憐她」的同情,是理智上不認同她的行動,但心理上可以明白,甚至會願意聲援她的那種同情。劇本把所有令人默默想聲援她的元素,都寫給了她:她本有大好前途、表現優異的醫學系學生、屌打同屆男同學(即使後來這些男同學都變成傑出人士),最重要的是,當初的性侵不是發生在她身上,是在她的好友身上。凱西是自責自己未能在場,阻止憾事發生。復仇甚至不是為了她自己,是為了她一起長大的摯友。凱西的復仇,還昇華至另一個層次。

 

 

但凱西最令我同情之處,是我看到她並非是《殺人不分左右》那樣,只是要血債血償。她心裡一直有原諒別人的空間,但難過的是,她沒有盼到一心期待的認錯。唯一一個令她改變主意的對象,是當年那位律師。律師為自己的良知所苦,為性侵者辯護開脫,出現了很多身心症狀,幾近崩潰的狀態。凱西的到來,反而像是讓律師得到了告解與被救贖的機會。

 

 

本來這件事也讓凱希看似可以自由,停下無止盡的強迫性行動。但,劇本/命運給她一支壓倒性稻草,是讓她發現自己愛上的人,原來當年也參與了犯行。這一關讓她太過挫折,過不去,她又退回到孤身一人,去完成她心中命定的任務。

 

(仔細想想,劇本為了劇情的轉折精彩,不肯放過她啊!放過那個女孩吧!)

 

 

「凱西,你應該放下了,向前看吧。」這是Nina的媽媽告訴凱西的。Nina的媽媽已經放下了,讓人不禁好奇,是什麼讓凱西,仍這麼想fix一切。是Nina的死亡嗎?是Nina臨死前,跟凱西說了些什麼嗎?是Nina的鬼魂藉由凱西的身體來完成這個復仇嗎?還是,反過來,是凱西藉著Nina的鬼魂,來fix自己失去的什麼?

 

 

我想,個人的內在動力,除非個人願意多透露,我們才有辦法去工作推敲。不過凱西並沒有多說了。而這部片,我想是幫助我更明白,原來復仇是這麼地普遍,這麼地可能發生,傷痛卻不容易fixed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花漾女子 電影心得 創傷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