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作息有些雜亂,像今天,晚上八點多睡去,半夜12點半醒了後,精神好,睡不著;凌晨三點,決定乾脆起身,來寫下,我想說的故事。

說故事的前言:

我研究所的某位同學三番兩次跟我說,說我很適合走「敘事」這個後現代學派;

她問:你何時要來接觸敘事啊?我說,再等等吧,慢慢來,或說,一個一個來,不急。

話說,我覺得自己是一點也不後現代;目前,還是喜歡認知學派多些。(但這個認知學派可就不能說是等於Beck的認知學派了,我的「認知學派」,裡頭東西摻雜,畢竟我在研究所跟隨的老師最早是走情緒體驗取向的,也有心理動力的東西,也有Byron Katie的"The Work"這類非學術界的東西,到頭來都還是「折衷學派」。)

我是喜歡打故事,也有這個能力外化我自己的故事;但這個因果關係,搞不好也可以倒過來說?

也許事實是,我沒那麼喜歡說故事,如果可以,我想直接說一些事情,但這世界上,總因為,有些話、有些感情、有些情緒,不好直說,害怕直說,或暫時無法直說,所以,最後就變成來打故事了。

關於敘事學派與認知學派的關係,我研究所的另一位老師倒是也提過一個有趣的見解:你們有沒有覺得,敘事就是後現代的認知?而焦點解決就很像後現代的現實治療?

呵,我當下聽了覺得確實頗有意思,因為那味道,還真那麼有些相像。

敘事,就像後現代的認知。在故事中,當事人能藉由分離出自己與角色,重新看待一件事的發展,或對一件事的解讀,能談論角色與情節,還能設法改寫。

哇!聽起來似乎真的很誘人耶,好像故事說完,人格也都重建啦!

是說,我目前跟隨學習的老師,倒是不怎麼推崇敘事。

我對敘事不有把握,暫不敢妄稱妄想自己要往那裡去,則是因為,我覺得我只喜歡敘事我自己,至於面對當事人,我是太喜歡介入改寫當事人的故事。

就說啦,我「未重建的人格」中,真的很不後現代阿。但我正重建的人格中,是希望自己多些後現代,少些想改寫別人並自認怎樣對別人才好的心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敘事探究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sterWuG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